西游记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20日 上午
说起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悟空手持金箍棒大闹天宫,喊出一句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被如来大法力降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天灾满,两界山出,保唐长老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一十四年,八十一难,行至十万八千里,取得真经,功成正果。
西游记,自出世以来,洛阳纸贵,流传至今,更是在现代享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头,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余观之,却是疑惑丛生,矛盾不断。
悟空得道前后的心智性情变化
得道前
天地一石猴,道心偶然发。立志访仙道,一心为长生。且看原著以下有所体现。
“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且看菩提祖师问话悟空
“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评:好一个天真无邪,自从祖师赋予其姓名,猴也就成人了,自然有人的欲望,贪恋,追逐名利,后面别人笑他弼马温,就要抡起棒子打人,莫不是如此。
再看悟空求祖师赐七十二变对话
“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
评:悟空的说词不错,这也体现了悟空正在慢慢的由猴变人的一个事实。题外话,悟空这猴天资聪慧,甚得祖师喜爱,而且是个学道天才,仅十余年就成了太乙金仙。
- 得道后
悟空辞别菩提祖师,回花果山,聚众练兵。且看他往一城池为众猴寻兵器。
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评:自持法力,强取豪夺,目无章法,无疑强盗行径。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也颇有意思。一开始想通过合法买来,但一想到自身已然得道,世俗的规则没能约束自己,便用神通摄取。尽管悟空在菩提老祖门下学过礼义廉耻。但没了老祖的约束,心猿放纵,也就无法无天。人一旦有了权力,不受约束,哪管什么法呢?人人莫不是悟空,人性如此。
再后来被授予“仙录箓名”弼马温(尽管在天庭中不入流,但也是个正紧八儿的编制,而且也算是管天马的领导,还有几个下属,南天门随便进出)。悟空嫌弃这官儿小,然后又下界而去,自立齐天大圣之名。当初求道时,鄙夷厌恶世俗之人争夺名利,而今自己也不成了那个为名利的俗人?只不过是一个有法力的人罢了。你当初的求道之心呢?不是为了个逍遥自在,长生吗?这其中的心性变化值得琢磨。
孙悟空是一个怎么样的猴
西游之中最喜欢这猴了。
先说此猴的容貌,雷公脸。西行路上的人见到悟空都喊:妖怪啊,雷公爷爷,吓得腿脚发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它求道路途遇到的人对它的容貌都没有什么意见,也没有喊什么妖怪之类的,反而西行路上的人见到这怪异之物都怕。当然,每次别人说它样貌丑,它也不恼,说别看老孙丑,但丑自有丑的用处哩,能降龙伏虎。这只猴子也甚是奇怪,对于自身的美丑但是不在意,反而在意比较虚的东西,如名利,面子。
此猴广交朋友,人脉甚广,与各路神仙,妖魔称兄道弟。特别是在天庭挂个虚名齐天大圣的时候,整日拜访各个神仙府邸,与他们喝酒结交,他的瞌睡虫还是从护国天王的手里赌斗来的,玉帝忌他拉帮结派,叫他看守蟠桃园。后来保唐僧西行,上天庭求助的时候,众仙遇到都是客客气气的迎接,都称一声大圣,而且都热心的帮忙。侧面说明,猴子是个真有本事,大家也承认这个名头,而且也是确实是值得结交。众观天上这么多神仙,就托塔天王和他的关系最差,只因大闹天宫的时候打他最凶。当然,当初在花果山与猴子势均力敌的二郎显圣真君在降九头蛇那里却是出了力,与猴子众梅山兄弟开了个派对,这其中的猫腻值得研究。
此猴有情有义,这点我尤为佩服。对唐长老的搭救之恩一直谨记于心,他也尽心尽力,不敢怠慢,保其西行,对于唐长老的不信任,质疑,他尽管不岔,反而耐心的解释。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无疑最能体现这一点。当然我也看得咬牙切齿,这唐僧完全没有逻辑能力,听信呆子嚼舌根,逐了三次,最后写下休书,才把悟空赶走。可叹唐长老的愚昧与肉眼凡胎。后来八戒请回悟空的时候,猴子也是毫不犹豫,着手降怪救师傅。真是个有情有义的美猴王。但很奇怪的是奎木狼篇章,悟空把变成老虎的唐老师救了回来,书中也没有提及唐长老是否认个错。唐僧后遇到变化的妖怪诳他,他也还是一直质疑猴子,猴子执拗不过,只能由着他。
此猴意志坚定,毕竟已是个得道的妖仙,若无坚如磐石的意志,怎么能求道,以至于得道。对于西行都一直坚定,耐心,遇到困难也没有说散伙之类的丧气化,而是法子搬救兵。且看原著的一段对话,唐僧见一座险山,神思不宁,满身麻木,悟空点醒。
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
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
“徒弟,我岂不知?
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评:徒弟是师傅,师傅是徒弟。也可见悟空道法高深。
此猴的缺点,也是有的,容易冲动了些,五庄观直接恼羞成怒把镇元子的人参果树给绝根了。
唐三藏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对于三藏这个人完全没有什么好感,如看原著就是一个圣母式人物,完全没有得道高僧的做派。迂腐,懦弱,畏难,看哭鼻子,偏心,而且还双标。
当然,他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向佛之心坚定,坚守底线,不泄元阳,能抵挡美色诱惑,如果让我去取经,恐怕直接在洞里和妖精过日子了。
当然他并无于用处,他的圣母善心还是多多少少激发了悟空的善心。
有趣的设定
时间流逝不同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神仙遭劫,与凡人无疑也
唐长老的父亲陈光蕊由于救了龙王变化的鲤鱼,然后被贼人刘汉退下海中,龙王为报答救命之恩,从地府讨要魂魄,在水底当差,等待时机复活。
乌鸡国,文殊菩萨被抓到御水河浸了三天三日,最后六甲金身救了归西。
论唐僧的吃法
“三怪吩咐把沙僧绑在殿后檐柱上,惟老魔把唐僧抱住不放。三怪道:“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终不然就活吃?却也没些趣味。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
那些女妖精如果要吸取唐长老的元阳,需要唐长老心情放松,心甘情愿,方能成功。
前阵子也看了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讲的是取经背后,是由天庭主管太白金星和佛教主管观音进行主导的,针对如何安排八十一难,也是设计得颇为巧妙,自圆其说,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