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年2月15日 中午

此书是从“吾辈”的读书笔记得知,有一些摘录和感想颇有意思,便打算一阅,读完不由感叹,好一个奴役众生的之术,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作者认为要从历史中去探寻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以及现今政治经济治理模式溯源。书中涉及,管仲兴齐,商鞅变法,汉武帝的盐铁专营,王莽改制,唐朝的小政府模式以及宋代经济,接着又到停滞的 400 年-明清闭关锁国。然后又是风起云涌的几千年之变局-洋务运动,最后回归到新中国的命令型计划经济,改革开发,最后“四万亿“经济刺激为结束。

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发生在当下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四大集团博弈(中央政府,地方,有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结果。统治者所谓的要进行变革,其实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危在旦夕的背景下,简言之,就是自个没钱了,然后就开始所谓的变革,填充自己的腰包,对财富进行再度分配,巩固自己的控制,如果当政者能力不足,不能使各个利益阶层的群体满意,那么就会改天换地,换另一个统治者上台,进行利益再分配。那么统治者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呢?作者认为,统治者主要是利用(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等,控制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全国人的思想,社会精英控制模式以及宏观经济制度的建设。

统一是一种中国文化

中国人最害怕、最不愿意、最讨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分裂”。统一是一个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为何执着于统一?甚至为了统一可以发动战争?有一句话叫宁做太平犬,勿做乱世人。说的是诸侯并起,互相攻讦,人命如草芥,只有统一了,战争才会平息,人们才会过上安稳生活。当然统一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面临着集权、独裁、专制的威胁。中国的几千年来的统一,只是把分散的羊圈聚集起来,然后争夺羊圈的归属权。所谓的“统一”,是统治阶级对 “资源(人地)的处置权扩大”的追逐。战争与统一又是对孪生兄弟,相生相伴。几千年来统治者把“统一”当成自己进行合法统治基础,如今的台湾问题,动摇着统治者的合法性,战争就如 达摩克利斯之剑 悬挂在这片大地,不知何时落下。

统治者的钱袋子

钱袋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钱,养不起兵,养不起官,更别说纸醉金迷了?统治阶级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赋税以及垄断专营的收益。在春秋,管子是怎么使齐国统治者的腰包鼓起来的呢?在生产效率方面,进行社会分工,“四民分业,士农工商”。此外还有现今一直使用的“赋税于价”的欺诈之术。而今中国,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纳税,当局甚至还有意识淡化这一点,有一些人甚至认为工作上的个人所得税才算交税,这样的认知也着实让人可笑。统治者设计的这套税收制度,从你呱呱坠地,就开始从你的身上收税了。真是个“取之于无形又使世人不怒”的一个好手段。

统治者不仅进行欺诈之术,还喜欢偷换概念,比如最近的电子产品“国补”减免。里面的实质逻辑是减少的商品的税收,却起了个“国家补贴”的名头,让你去感恩戴德,去感谢这个收割机器。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高招,一方面获取人心,另一方面,又能从消费税中取钱,真是个一石二鸟的阳谋,只是这般愚民最终会将会自食其果。

统治者还通过专营制度进行民生重要行业的垄断,这在管仲兴齐中已初见显露端倪,而在商鞅变法则是全面限制商业的发展,全国只能有一个商人,那就自己。汉武帝期间,则垄断盐铁矿茶酒等暴利行业的产业,实行一些统购统销,或者授权销售均一点利润给民间,总体来说中上游产业全部垄断,中低端难搞的则留给民间。现今的模式也大抵如此,如今互联网巨头,仍然比不过带有中字头的垄断企业。这些垄断转营的企业,被称之为国企央企,里面作者有一句话倒也说得现实民营企业只在就业一项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他们解决了 90%的就业人口。说白了这些企业就是统治者与民争利的工具,以及收割民众的工具,比如垄断的水电,一旦自身的腰包不足了,那么可动用代表们表决通过,对此你又能如何了?还有三大苍蝇,垄断着通信行业,费用一直未曾下降。

国进民退

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这个词,意思是国家很富足,为什么治下的民众却很贫穷?所谓国家,从来是血腥竞争的产物,这是举世之公理。。马克思也说的很清楚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民众的工具。那么国进民退,可以理解为,统治者自身的腰包鼓了,其下的被统治着腰包瘪了。当前的时代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困境,“国家”富的流油,然而民众却非常的穷,甚至是负债。那么是通过何种手段收刮民间的财务呢?加税和印钱的手段,还有从垄断的土地中获取收益。首先,社保的费用越来越上涨,现收现付制度,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再加之退休年龄的推迟,这本质成为了一种税,个人养老金成为了天上金。其次,经济萎靡不振,时有大放水,稀释民间的财富,存款利率价低,物价明显上涨。要说收割最为狠的,就是在房子上的垄断。宣传结婚要买房,绑定教育资源,制造房子稀缺,造成房价上涨,收割居民财富以充实自己的腰包,房子的溢价已经大大超出实际价格。除了“掏空六个钱包,负债三十年”。才勉强上车,当然这样的风险是极其巨大的。除了身处体制内,体制外的民众大部分负担不起此等代价。超出的溢价,到底是谁给分润了呢?吃了大头了自然是政府掌握土地的政府,其次是是银行,最后是开发商。所谓税都收到三十年后,背后的逻辑就是如此,可惜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什么“刚需”(结婚生子需要房子),安全感,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收割你,收割谁呢?

除统治阶级外,所有都是无产阶级

有产无产,主要区别是不是拥有生产资料,在此刻的中国,我认为除了统治阶级外,其他的一切阶级都是无产阶级,比如说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因为它们的资产不受保障,红头文件一下来 就能让你有产变无产。

土地性质的演变

至少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之前,所有的耕地大部分都具有私人性质,其后果就是“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统治者想把土地收为国有,于是在西汉王莽当政时期,曾经试图把土地归为王田,但阻碍太大,最终政息人亡,其后的几千年的土地改革也只是抑制土地的兼并,并无改变土地的性质,就连共产党在未得天下之前,喊出的口号,都是打土豪,分田地,其颁发的土地纲领文件明确规定分给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但取得江山之后,完全把所有的耕地归为国家所有,开启人民公社模式,土地归集体(国家)所有,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文件不具有文件意义,统治者是没什么诚信可言,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人民公社模式玩不下去,然后到了包产到户模式。以承包制的方式把土地“还”给 农民,(农民的土地还是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承包权)是一次不彻底的土地改革,它没有触及触及土地性质,为日后的土地纠纷埋下种子。在召到开的十九大会议中决定,耕地承包制第二期将延期 30 年,直到 2050 年是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的。至于真的会不会变化,只能说,我们都是砧板上的鱼肉,羊圈中的绵羊,任“人”宰割。

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对于前句话,恐怕是耳熟能详,但后一句鲜为人知。在对于维护自己的统治上,什么都得让道。如果让当前的执政党还政于民,至少我持悲观的态度。这块土地,诞生出来的恶魔,是个追逐权力掌控的怪物,自身的阶级性质已经决定了绝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

感想

统治者的顶层设计(奴役收割之术)也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千年之演化,才逐渐完善。而今统治者如日中天,稳如泰山,人心不齐,民智未开,犹如一团散沙,要想变天,实为艰难!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https://chenhengcheng.cn/阅读想法/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
鱼鱼笑笑生
发布于
2025年1月25日
许可协议